一、認識狗狗白內障
白內障是犬隻常見的眼科疾病,主要是由於眼睛水晶體發生混濁,導致視力逐漸下降甚至失明。這種情況與人類的白內障十分相似,都是因蛋白質變性造成水晶體透明度下降。在犬隻中,這種病症特別容易發生在7歲以上的老年犬身上,但目前臨床發現部分特定品種可能提前到3-4歲就發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某些犬種因遺傳因素特別容易罹患白內障,包括貴賓犬、馬爾濟斯、雪納瑞、可卡犬、拉布拉多等。這些品種的飼主應當提高警覺,建議從年輕時就定期進行眼科檢查。
二、關鍵臨床症狀
1. 肉眼可見眼部變化
最明顯的外觀變化就是瞳孔區域會逐漸出現異常顏色。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的灰白色霧狀,隨著病情發展會變成明顯的乳白色混濁,嚴重時甚至會呈現藍灰色調。這種變化通常從水晶體邊緣開始,逐漸向中央擴散。
值得注意的是,白內障發展到晚期時,可能會觀察到眼球表面出現異常血管增生,這是因為眼睛試圖自行修復而產生的病理變化。此時若不儘快處理,很可能會併發其他更嚴重的眼部疾病。
2. 行為異常表現
隨著視力減退,狗狗會出現一系列行為改變:
- 在家中行走時容易碰撞到家具或牆壁
- 對主人拋出的玩具反應明顯變慢
- 夜間活動力大幅降低,甚至拒絕在光線不足時移動
- 到陌生環境時表現出異常的緊張和焦慮
- 上下樓梯時猶豫不決或踩空
三、診斷與就醫時機
當發現狗狗出現上述任何症狀時,都應該儘快帶至獸醫院進行專業檢查。現代獸醫眼科會使用Kowa SL-15裂隙燈等專業設備進行詳細診斷,這種儀器可以精準觀察水晶體的混濁程度和位置。此外,獸醫師還會檢查眼壓、視網膜狀況等,以評估整體眼睛健康狀況。
必須強調的是,白內障的治療效果與就醫時機密切相關。早期發現並治療,不僅手術成功率較高,也能有效預防續發性青光眼或視網膜剝離等嚴重併發症。若觀察到狗狗瞳孔顏色有異或行為異常持續超過一周,就應該立即就醫。
四、治療選擇
1. 藥物控制
對於初期的白內障,獸醫師可能會建議嘗試藥物治療。目前較常使用的是含N-acetylcarnosine成分的眼藥水,如Can-C等品牌。這類藥物可以減緩水晶體蛋白質變性的速度,但必須明確了解,藥物治療僅能延緩病情惡化,無法徹底治癒白內障。
藥物治療期間,飼主需要嚴格按照醫囑給藥,通常每日需點藥2-3次。同時要密切觀察狗狗的眼睛變化,若發現混濁區域擴大或視力明顯下降,應立即回診評估是否需調整治療方案。
2. 外科手術
當白內障發展到影響日常生活時,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目前獸醫界最常採用的是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這種微創手術技術成熟,成功率可達80-90%。手術過程會先將混濁的水晶體乳化吸除,再植入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的選擇相當重要,美國Alcon和德國Zeiss都是業界公認的優質品牌,能提供良好的光學品質和生物相容性。術後需要配戴專用的伊麗莎白頸圈,防止狗狗抓撓眼睛造成傷害。
五、術後照護重點
- 嚴格按照醫囑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如Tobramycin等,預防感染
- 至少兩週內避免劇烈運動和游泳
- 定期回診測量眼壓,監測是否有發炎或青光眼風險
- 可補充葉黃素、維生素C、E等抗氧化營養素,保護視網膜健康
- 保持眼部清潔,避免灰塵或異物進入
- 觀察是否有眼睛發紅、分泌物增加等異常狀況

六、預防建議
對於白內障高風險品種,建議每年進行一次專業眼科檢查。日常生活中可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 避免讓狗狗眼睛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必要時可配戴寵物專用太陽眼鏡
- 維持血糖穩定,預防糖尿病引發的白內障
- 提供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物質
- 保持適當體重,減少代謝性疾病風險
- 繁殖時避免使用有白內障病史的種犬
若能早期發現並適當治療,多數狗狗在白內障手術後都能恢復良好的視力。關鍵在於飼主的細心觀察和及時就醫,才能確保毛小孩的眼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