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拉肚子全攻略:原因、處理、用藥及血便解析

0 評論

一、狗狗拉肚子的常見原因

1. 飲食相關因素

飲食不當是導致狗狗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突然更換狗糧品牌可能造成腸胃不適,因為不同配方的蛋白質來源和營養比例差異較大。此外,食用過多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人類的油炸食品,或是攝入變質的狗糧都可能引發腹瀉。部分狗狗對乳糖不耐受,誤食牛奶或乳製品也會導致腹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狗狗會因為吃得太快或吃得過多而出現消化不良性腹瀉。

2. 寄生蟲感染

腸道寄生蟲是幼犬腹瀉的常見原因。常見的寄生蟲包括蛔蟲、鉤蟲、絛蟲和賈第蟲等。這些寄生蟲會破壞腸道黏膜,導致吸收不良和腹瀉。特別是幼犬,如果沒有定期驅蟲,寄生蟲感染率很高。某些寄生蟲如賈第蟲會引起特別嚴重的腹瀉,糞便中可能帶有黏液。戶外活動多的狗狗更容易通過接觸污染環境或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感染寄生蟲。

3. 病毒性感染

犬細小病毒和犬冠狀病毒是兩種最危險的病毒性腸炎病原體。細小病毒感染多發生於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幼犬,症狀包括劇烈腹瀉、嘔吐、發燒和嚴重脫水,糞便常帶有特殊腥臭味。犬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相對較輕,但仍會導致持續腹瀉。這些病毒性疾病傳染性強,需要及時就醫隔離治療。

4. 細菌性感染

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可能通過污染的食物或環境感染狗狗。細菌性腸炎通常會引起發燒、腹痛伴隨腹瀉。生肉或未煮熟的食物是常見的感染源。某些細菌還會產生毒素,導致更嚴重的腸道炎症反應。細菌性腹瀉的糞便可能含有血液或黏液,且氣味特別難聞。

5. 壓力與環境變化

狗狗是敏感的動物,環境的突然改變如搬家、主人長時間離開或家中新增成員都可能造成壓力性腹瀉。這種腹瀉通常是暫時性的,待壓力源消除或狗狗適應後會自然好轉。此外,長途運輸或寄養環境改變也可能引發所謂的”旅行者腹瀉”。

6. 其他系統性疾病

肝臟疾病、腎功能衰竭、胰腺炎等內部器官疾病都可能表現為慢性腹瀉。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加速腸道蠕動導致腹瀉。某些腫瘤特別是消化道腫瘤也會引起持續性腹瀉。這些情況通常伴隨其他系統性症狀,需要專業獸醫進行鑑別診斷。

二、狗狗拉肚子怎麼辦:緊急處理措施

1. 觀察並記錄症狀

當發現狗狗腹瀉時,首先應記錄腹瀉的頻率、糞便性狀(水樣、糊狀或有無異常顏色)、是否伴隨嘔吐、食慾和精神狀態變化。測量體溫(正常犬體溫為38-39℃)也很重要。這些信息將幫助獸醫判斷病情嚴重程度。特別要注意是否有血便、黑色柏油樣便或糞便中有寄生蟲等異常情況。

2. 暫時禁食

對於急性腹瀉,建議實施12-24小時的禁食(幼犬不超過12小時),讓腸道充分休息。但必須確保飲水充足,防止脫水。若狗狗有嘔吐症狀,則需暫停飲水2-4小時,待嘔吐緩解後再少量多次給予水分。禁食期間密切觀察狗狗狀態,若出現虛弱、意識模糊等嚴重脫水徵兆應立即就醫。

3. 補充電解質

腹瀉會導致大量水分和電解質流失,可給予專門的寵物電解質補充液,或自製淡鹽糖水(1公升溫開水加入1茶匙鹽和1湯匙糖)。少量多次餵食,每次10-20毫升,每小時一次。避免使用人類運動飲料,因其中糖分和添加劑可能加重腹瀉。若狗狗拒絕飲水或持續嘔吐,可能需要獸醫進行皮下或靜脈補液。

4. 逐步恢復飲食

禁食期結束後,可開始給予易消化的低脂飲食。推薦使用專用腸胃處方糧,或自製白米飯搭配去皮雞胸肉或低脂白魚肉。初期少量多餐,每日分4-6次餵食。每餐量約為平時的1/4。觀察2-3天,若排便逐漸正常,再緩慢過渡到常規飲食。切勿在腹瀉剛好轉時立即恢復正常飲食,容易導致復發。

5. 何時需要立即就醫

出現以下情況應立即送醫:腹瀉持續超過24小時不改善;頻繁嘔吐無法進食;糞便帶血或呈黑色;腹部明顯脹痛;發燒或體溫過低;精神極度沉鬱或昏迷;幼犬、老年犬或本身有慢性病的狗狗。這些症狀可能提示嚴重感染、腸梗阻或其他危及生命的狀況,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休克甚至死亡。

三、狗狗拉肚子可以吃什麼藥

1. 獸醫處方藥物

抗生素如Metronidazole常用於治療細菌性腹瀉,需嚴格按照獸醫指示的劑量和療程使用。止瀉藥如Loperamide對某些類型的腹瀉有效,但對中毒性或感染性腹瀉可能有害,必須在獸醫指導下使用。腸道保護劑如Sucralfate可形成保護膜減輕腸道炎症。嚴重嘔吐時可能需要止吐針劑。切勿自行給予人類藥物,許多對人安全的藥物對狗狗可能致命。

2. 益生菌補充

寵物專用益生菌可幫助恢復腸道菌群平衡,選擇含多種菌株(如乳酸菌、雙歧桿菌等)且活菌數高的產品。劑量通常為每日1-2次,連用5-7天。益生菌最好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被抗生素殺滅。益生元如FOS(果寡糖)也可促進有益菌生長,某些配方糧中已添加。

3. 天然緩解方法

煮熟的南瓜(無添加糖和香料)富含纖維,可幫助穩定腸道功能,每日1-2茶匙混合在食物中。活性炭在特定中毒情況下可吸附毒素,但需在獸醫指導下使用。洋甘菊茶(冷卻後)少量給予可能有舒緩腸道效果。這些方法僅適用於輕微腹瀉,嚴重情況仍需藥物治療。

4. 驅蟲治療

若糞檢發現寄生蟲,需使用針對性驅蟲藥如Fenbendazole、Praziquantel等。不同寄生蟲需不同藥物,一般需要重複給藥以殺滅所有生命階段的寄生蟲。預防勝於治療,應定期(通常每3個月)進行預防性驅蟲,特別是多狗家庭或常外出的狗狗。

四、狗狗拉肚子有血:危險信號與處理

1. 血便的可能原因

鮮紅色血液通常來自下消化道(結腸或直腸),可能由寄生蟲、細菌感染、腸道異物或肛門腺問題引起。暗紅色或黑色柏油樣便提示上消化道(胃或小腸)出血,可能與潰瘍、腫瘤或嚴重炎症有關。血性腹瀉伴隨劇烈腹痛需警惕腸套疊或腸扭轉等急症。幼犬血便要特別排除細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

2. 診斷方法

獸醫通常會進行糞便檢查(常規、浮游法和PCR檢測)、血液學檢查評估脫水和炎症程度、腹部X光或超音波排查異物或腸道結構異常。嚴重或慢性病例可能需要內視鏡檢查或活檢。這些檢查有助於確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指導精準治療。

3. 治療方案

根據病因可能包括:靜脈輸液糾正脫水和電解質紊亂;抗生素控制感染;止血藥物;嚴重出血可能需要輸血;手術取出腸道異物或修復腸道損傷。潰瘍性出血常需使用胃腸黏膜保護劑和抑酸藥。治療期間需嚴格控制飲食,通常從流質食物開始逐步過渡。

4. 預後與護理

預後取決於出血原因和及時性治療。感染性或輕微創傷性出血經適當治療多能完全恢復。腫瘤性或嚴重器官疾病相關出血預後較謹慎。康復期應給予高消化率處方食品,避免任何刺激性食物。定期複查確保完全康復,慢性病例可能需要長期藥物管理和飲食調整。

五、預防狗狗拉肚子的日常管理

1. 飲食管理

選擇優質主糧,避免頻繁更換品牌,必要時採用7天漸進換糧法。不要隨意餵食人類食物,特別是巧克力、洋蔥、葡萄等有毒食物。控制零食量,不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餵食量固定,避免暴飲暴食。餐具保持清潔,定期消毒。易敏感狗狗可考慮單一蛋白來源或水解蛋白配方。

2. 環境衛生

定期清洗消毒狗狗生活區域,特別是食盆水碗。外出避免讓狗狗嗅聞或舔食其他動物的排泄物。雨天後避免讓狗狗飲用積水。家中有多隻狗狗時,發現腹瀉病例應隔離並加強消毒。定期更換寢具,保持乾燥清潔。

3. 健康監測

建立定期驅蟲計畫(通常每3個月一次)。按時接種核心疫苗(如犬瘟熱、細小病毒等)。每年健康檢查,老年犬建議半年一次。記錄狗狗的正常排便頻率和性狀,以便及早發現異常。觀察食慾、精神狀態和體重變化,這些都是健康的重要指標。

4. 壓力管理

減少環境劇變,必要時提前使用信息素產品幫助適應。提供充足的運動和心智刺激。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分離焦慮的狗狗可通過訓練逐步延長獨處時間。新成員(人或動物)引入應循序漸進。旅行前做好準備,攜帶熟悉的物品減少壓力。

狗狗腹瀉雖然常見,但透過了解原因、掌握正確處理方法、合理用藥和及時識別危險信號,主人可以有效管理這類問題。記住,持續超過24小時的腹瀉或伴隨其他嚴重症狀時,務必尋求專業獸醫幫助,避免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傷害。良好的日常預防措施能顯著降低腹瀉發生率,讓愛犬享受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